橘子:张贵勇,是《中国教育报》资深编辑,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,也是一位爸爸,从2岁起开始陪儿子读书。
今天的文章是这位爸爸8年的“陪读”经验分享,探讨的问题都是大家在家庭阅读中常思考、常讨论的。他用自己和孩子的实践经验一个个分析下来,很细致也很好懂,是一份朴素、真诚的分享!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“小多少年时”(ID:xiaoduoui),
其实对于孩子读书,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样,都是从零起点开始的。我的孩子小名叫“哲哲”。在孩子出生之前,我对童书也没有什么概念,对孩子阅读也是没有把它看得那么重要。
但是当了爸爸以后,我又正好在《中国教育报·读书周刊》做编辑,在那几年我读了大量的童书,对童书的认识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。
在做记者生涯的十三年里,我接触很多儿童文学作家,在跟他们的采访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,读书对孩子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
阅读与不阅读
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
就像曹文轩说过的一句话:阅读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认同。
阅读与不阅读,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,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,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,一面是草长莺飞、繁花似锦,一面是一望无际的、令人窒息的荒芜和寂寥。
我的孩子现在是十一岁,我现在越来越发现他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,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读书有关的。
我从孩子不到两岁时,就开始给他每天读故事,一直到他十周岁生日那一天,已经读了八年多。
这八年多,对我来说不止是收获了我们之间特别亲密的感情,也收获了很浓厚的亲子关系。更重要的是,我觉得他的视野已经非常开阔了,写作水平也很高,而且他内心非常有爱。
为大家举个小例子。
有一年夏天的时候,我们早晨去上学,因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,从楼里出来时候看见路上有很多蚯蚓。
早晨车刚从家里面出去的时候,哲哲就跟我说爸爸停一下。
我说:“怎么啦,小宝贝儿?”
他说:“爸爸,你看这些蚯蚓在路上,如果太阳出来的时候,这些小蚯蚓就会被晒死了。”
后来他就停下来,下了车以后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坛里面。
刚走出几步他又让我停下来。
我说:“又怎么了?”
他说:“爸爸,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丛里的话,它依然会死掉。”
他就又跑到草丛里面,把那俩条蚯蚓找到,把它们埋在了土里头儿,然后才放心地离开。
我们总说要培养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。但是在我看来,对于孩子未来更重要的是,他心里有没有爱,是不是一个善良的孩子。
这一点,能够决定他未来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,能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。而这个幸福感,我觉得能够支撑我们走得更远。
家里要有书,父母要爱读书
我们把阅读看得很重要,孩子就会喜欢阅读。我们自己爱看书,孩子也会爱看书。
有很多父母很纳闷——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爱阅读?对书没有兴趣?
其实我觉得,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们自己。我们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、比较独特的阅读兴趣、或者阅读爱好?我们家里是否有书?
如果家里没有几本书的话,想让孩子爱上看书是非常难的。
我们家里的书就非常多,有一墙的书柜,里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种各样的书。父母自己爱书,爱读书,爱买书,爱和孩子共读,孩子就会走上阅读之路。
我们如何给孩子选书
刚刚我说的第一个,就是家里要有书,父母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。
第二个问题就是,如何给孩子选书。
父母首先要问自己这一系列的问题 ...
畅销书就是好书吗?
我们觉得这个书好,孩子就一定会觉得好吗?
孩子喜欢的书,是不是一定是好书?
价格贵的书就是好书吗?
经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读呢?比如四大名著,小孩子是不是要读一读呢?
还是先从小人书读起,然后再读原文呢?
各种榜单的书都靠谱吗?
每个孩子阅读内容都是一样的吗?(其实男孩儿和女孩儿阅读内容有很大的区别。)
小学低段和高段的阅读品味,是一样的吗?
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——漫画书要不要读?
现在很多书都是引进版的,引进版的我们要不要读呢?
国学类的书,比如说三字经、弟子规我们要不要读?
1. 孩子和父母,在选书过程中要多商量
我觉得,给孩子选书有个基本原则:父母和孩子都不能过于任性,孩子和父母在选书过程中要多商量。
这方面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,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,2005年底的时候,有一个报导得很火的湖南弑师案:
一个中学生在课堂上看书,老师不让他看书,这学生一下就火了,拿出刀来,把老师给杀死了。
后来有新华社记者访问这个中学生,就发现这个中学生特别爱看书。但是一了解,他看的书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书,比如说特别喜欢书中的反面人物,如果这个反面人物死掉了,那这本书就不看了,换一本。
所以,在我看来,如果孩子看不好的书,比不看书更可怕,因此要给孩子读好的书,读经典。
关于“好书”可能有很多概念,但是,什么是“经典”?关于这个问题,卡尔维诺就有一本书叫《为什么读经典》
在书中,他罗列了14个关于“经典作品”的定义,我觉得这些定义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深思的。我列举几个例子:
所以,选书,谁都不能任性。
尽管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阅读趣味,不管在哪个年代,完全由父母来决定孩子看什么书不足取。孩子想干什么父母就给孩子买什么也不合适。
比较科学的方式就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书的同时,也给孩子一定的图书选择空间。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读。
其实这本书好不好,我觉得,我们成人在看过一遍以后,会有一个大概,但是只有在跟孩子一起读过之后,才能对于这本书一个准确的判断。
2. 给孩子选书,应该与孩子的年龄相契合
今天上午,看到一个母亲的书单里面,有一个《爷爷变成了幽灵》。
其实这本书是个很好的书,但是我的看法是,如果孩子在年龄过小的时候,看这本书,会有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反应。比如说,我在孩子小时候看这本书时,就哭的不行,哭得稀里哗啦的,他觉得对爷爷那种思绪、那种情况,他是不能接受的。
我的看法是,孩子小的时候,这种书尽量不要给孩子看,等他大一点,等他到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,也许更合适一些。那个时候,他对于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,而当小学低段和幼儿园阶段的孩子,他更多的是有一种完满感、或者是那种不希望被破坏。
我曾经采访过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一个主任叫王泉根,他说过一句话:
儿童阅读,有个黄金定律,就是什么样的年龄读什么的书。
幼儿园主要以绘本为主。
小学低段以桥梁书逐渐过渡到儿童文学。
小学生中段的时候,开始接触一些科普书、历史地理类的书籍。
小学高段就可以持续地深入,把各个门类持续地往深入去发展。
所以,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,我觉得父母可以给孩子选一些凯迪克金奖类的书,丰子恺奖的书,或者信谊图画书奖的书。这些奖项都是图画书类的奖项,而且内容和品质都非常好。
凯迪克大奖绘本
如果孩子是小学生,给孩子选择一些儿童文学类的作品,比如纽伯瑞奖、冰心奖,这些奖项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。像纽伯瑞文学金奖的作品,现在看来都是非常棒的。
纽伯瑞儿童文学奖
我今天还看了一本《想赢的男孩》也是美国文学奖的一本书,让我读得非常感动。
纽伯瑞金奖的作品可以到网上搜搜,都是可以搜到的。凯迪克金奖的书,网上也都有。比如说《疯狂星期二》、《高空走索人》、《这不是我的帽子》、《月下看猫头鹰》、《海底的秘密》、《驴小弟变石头》、《晴朗的一天》、《我的兔子朋友》,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图画书的代表作品。
3. 引进的书和本土原生的书,要结合
还有一点要注意,引进的书和本土原生的书要结合。
我们现在引进书特别多,现在百分之七十的书,都是国外引进过来的。本土原生的书就少一些,但是本土原生的书对孩子培养有根的中国人,还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本土原生的书,我比较推荐《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》,是台湾汉声出的一套书。这套书是每一篇一个故事,如果一天讲一个的话,可以给孩子讲一年。
《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》还有传统节日篇、中国童话篇,每个故事都挺好看的,跟我们以前教化味道比较重的书相比,这套书还是容易让孩子接受的。
蒲公英图书馆还出了一套“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系列”,就是我们小时候看到的那些故事,像《猪八戒吃西瓜》、《猴子捞月》、《小马过河》这些作品。这些故事给孩子读一读,或者和孩子一起读都是挺有意思的。
国外的作品种类就比较多了,我个人比较推荐《猫头鹰王国》这套书。
这套书是我给孩子从头到尾一直读下来的,前后读了三个多月。因为这套书每本有十万多字,我每天读两章,加一起三百多万字,也真的是读了好几个月。
这是个波澜壮阔的故事,孩子读了以后就会在脑海里建立一种非常宏大的叙事结构。这样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学生阶段的时候读一读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。
4. 孩子读的书,要和孩子性格相结合
孩子读书还有一点,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结合。
很多家长会很困惑——给孩子一些书,孩子不喜欢,他为什么不喜欢呢?
大家可能都有这种感受——我是外向型的人,给我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的故事,我可能就不太喜欢。但是,如果我是一个淘气包,如果你给我一个讲淘气包故事的书,我就能从这些书中看到自己,更容易走进书里的世界。
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种淘气包的性格,所以特别喜欢《淘气包谢得意》。这是一个漫画,还有《淘气的阿柑》、《小淘气尼古拉》,前面提到的林格伦的《小淘包埃米尔》,他也非常非常喜欢。
如果各位父母发现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欢阅读某一类的书,也不要着急,我觉得慢慢找一些。因为你们了解孩子都有什么样的个性,从孩子个性入手,找一些适合他,跟他个性相贴近、相契合的书,他们才能更愿意读下去。
5. 把不同种类的书相结合,逐渐扩大孩子的视野
除了与孩子的性格相结合,还要注意一下,童书有很多种类。
儿童文学、儿童诗、童谣、科普书还有故事等等,内容非常丰富。我们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,可以把这些不同种类的书都给孩子看一看,逐渐扩大他的视野。
文学作品,能够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一些,那些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都比较温馨的,它的内核都是非常感动人的,具有真善美的力量。我也能够感受得到爱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那些孩子,他往往具有内心特别有爱,喜欢和愿意关心别人,帮助别人,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很多欢乐。
动物小说作家,比较有名的有西顿的、沈石溪的、牧铃的,还有袁博的。他们的动物小说,孩子都很喜欢。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太爱阅读,其实也是可以从动物小说入手,因为动物小说天生来说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。
还有一些儿童诗,我觉得也可以给孩子读一读。像方素珍的儿童诗,就挺有代表性的,她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儿童诗,比如《明天要远足》,我觉得父母们可以给孩子买来看一看。
儿童文学里常心港的作品,也是非常不错的,他写过十二生肖系列,《兔子快跑》、《土鸡的冒险》、《我们属龙》,还有《一匹倔脾气的马》、《小蛇巴蒂》等等,这些故事的品质都非常高,给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处。
孩子上小学以后,给孩子看一看《米小圈上学记》也可以,这本书特别幽默、特别搞笑。
很多父母想让我推荐一些书目,我个人觉得任何一个书目,都并不能包治百病,它只是作为一个参考。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点功夫,自己多读点书,而且是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年龄给他们攒一些书;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喜欢读什么的书。
我自己孩子有怎样的性格,买一些书和他性格相贴近,自己去找一找书,我觉得这样的书单,才对你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,远比别人推荐的书更有效果。
6. 小学高段后,要有意识选历史、地理类书,留意文学名著 ...
我是觉得对别人推荐的书,我们还要批判着来看,并不要照方抓药。
到了小学高段,要让孩子的视野更开阔一些、想的问题更多一些,他们对很多事情都要发问了。比如,土地以前是什么样子?,中国以前就有这些高楼大厦吗?他会问很多问题。比如,外国是什么样子的?
小学高段以后,我觉得父母要有意识地多引导孩子读一些历史类的书、地理类的书,多留意一些传统文学名著。在这方面,我推荐给各位家长的是《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》、《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》,这两套书都是步印童书馆出的。
《写给儿童的历史》我也是一本一本给孩子读的,在读的过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,边读边聊。我还买了很多地图、地球仪,边读边看地图、看地球仪,给他找一些地理和历史知识。我觉得这种做法也挺好的,各位父母也可以尝试一下,就是在读历史地理的过程中,把历史地理还有地图、地球仪都结合起来。
我觉得,在小学高段这段时间,孩子可以试着读一读四大名著了,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给孩子读一读《西游记》或者是《三国演义》。《水浒传》我也不是特别推崇,如果孩子不排斥当然也可以。《西游记》和《三国演义》倒是可以给孩子读一读。
我的看法是,如果孩子年龄过低,一二年级就开始读这些世界名著的话,因为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较大,孩子的吸收程度会有限。而且,我觉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还是比较暴力,对孩子价值观会有一些负面影响。
陪伴孩子坚持阅读
1. 要引导孩子深入阅读
其实让孩子走上阅读之路最更重要的一点(也是我深刻体会的一点),就是要引导孩子深入阅读,这种深入阅读其实挺考验我们父母的功力的。
我一直觉得,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成长铺路,孩子喜欢某样东西,我们要围绕孩子这个兴趣和爱好,不断地给予一些教育素材、教育资源。
哲哲三年级的时候,有一天读了一本叫《酷虫学校》的书,回来以后一发不可收拾,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我觉得这是一种好事,我就给他买了好多昆虫方面的书,比如说《昆虫Q&A》,是台湾大学教授朱耀沂写的一本书(他还写了两本书,我都买了过来,叫《生死昆虫记》和《情色昆虫记》)。
还有黄仕杰写的一本书叫《昆虫脸书》,还有《奇妙的昆虫世界》,奥地利动物行为学之父康拉德·洛伦茨的《所罗门王的指环》,这些我都给他买了来。这些书就慢慢地把一个孩子引入到了昆虫的世界,就知道了很多昆虫方面的知识。
一开始,我真没觉得他看昆虫书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,但后来他跟我说了很多事例,让我对他的阅读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,或者说让我很惊讶——
有一天,他跟我说:“爸爸你知道吗?我觉得蜘蛛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。”
我就很奇怪“为什么是狼蛛咬的呀?”
他说:“因为蜘蛛侠是用手吐丝的呀!你看电影里面蜘蛛侠手一张开那个丝就从手腕处吐出来。你知道吗,爸爸,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个吐丝器,从那里吐丝,只有狼蛛的吐丝器在爪子上。”
他还给我讲了上课中老师犯的一些错误。英语课上,英语老师讲dragonfly,就是蜻蜓,但是老师却放了一张豆娘的照片。老师讲蝗虫locust,照片也放错了,放的是尖头蚂蚱……
书读得多了,自然而然就能够活学活用,而且这些知识慢慢地成为一种体系。
我觉得要成为一个专家真的并不难,只要把一些好书给他,引领他,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昆虫专家,或者动物学家。
哲哲特别喜欢《猫头鹰王国》,前段时间《猫头鹰王国》的作者凯瑟琳·拉斯基来到了中国。我带着哲哲去参加了她的新书发布会,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签名的《猫头鹰王国》。这样的事都是非常好的。
孩子喜欢一本书,喜欢一个作家,慢慢的就会去找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,他慢慢就会走上阅读之路。
其实有的时候,到了小学高段,孩子的阅读真的不需要我们花多少心思去引领。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,培养了一个好的阅读趣味,他就会天然的对那些不好的书加以屏蔽。
2. 在和孩子读书的过程中,边读边交流非常重要
还有一点是我非常强调的,跟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,边读边交流非常重要。
我们经常说要给孩子一些价值观的渗透,或者一些精神引领,其实在边读边交流过程中的引领是最润物细无声的,是最有效的。
美国的雷切尔·卡森——《寂静的春天》的作者,说过这样一句话:
孩子好奇心的发展,至少需要一个可以分享这种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,跟他一起,重新发现周围这个世界里的快乐、激动和神秘。
雷切尔·卡森
我觉得,跟孩子亲子共读的过程,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,这种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,可以鼓励他的阅读兴趣,也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内心在想什么。
我们总说我们不了解孩子,不了解孩子就是因为我们沟通不够。当我们沟通到了一定程度,我们就会知道孩子是什么样的,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,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的帮助也是最有效。
举个小例子,我给哲哲读完《西游记》的小人儿书后,我问他:“宝贝儿,你说一说唐僧三个徒弟都什么特点呢?”我本来以为他会说,他们都叫悟空、悟能和悟净,三个都带一个悟字,属于悟字辈的。
没想到哲哲给我的答案是——第一他们都很丑,第二他们都有武器,第三他们都爱杀人。这回答让我很震惊。
我就觉得,这个孩子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比起他的这种回答,我觉得我的想法就很肤浅了。
我给哲哲讲《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》,讲到黑夜里勤学的孩子,讲了几个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学的孩子,比如凿壁借光的匡衡,囊萤夜读的车胤,以及雪夜读书的孙康等。
但是哲哲就说,“爸爸你发现了么?匡衡看的是竹简,车胤和孙康看的是书。”我没想到他看得这么用心,我就引导他“你说看看是什么原因,他们看的书不一样,是因为这个画家画错了吗?”哲哲回答说不是。
我想,是不是前面故事发生的时候,还没发明纸,后面孙康那个时候纸已经发明出来了。我就百度一下,把蔡衡造纸的故事给他读了一遍,让他心里有了一个认知。
这个时候我们教会孩子一个知识,孩子更不会忘记,他内心会更深刻,对知识的学习欲望会更强烈。远比我们把他放在辅导班里面,让老师用一种固有的方法来教他要有效的多。
3. 孩子的阅读,要跟“行走”结合起来
读万卷书行万里路,这个读行——读书和行走,它俩是紧密结合的。如果说阅读是让我们在心里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话,那么行走就是让我们在大地上阅读更多的书。
在这方面我比较佩服我的好朋友李一曼,他也是个著名的阅读推广人。他经常给孩子读一些历史书,读历史书的过程中,他可能就会带孩子去当年历史发生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。
比如,他给孩子读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叛乱那一段儿,就开着车带着孩子去乌兰布统古战场看了看。读民国时期的军阀统治和抗日战争的时候,他也带着孩子去了沈阳的大帅府,九一八纪念馆等地方看了看。
我觉得这样,孩子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感受,是一种让孩子有身临其境感觉的学习方式。去看看实物听导游讲解,对历史会有一些更深刻的认识。
4. 父母需要读一读儿童阅读的理论书
最后我希望父母能够读一读儿童阅读的理论书。
理论书其实是很重要的,我们常说孩子要学习,我们作为父母也要活到老学到老,多读一些书。我比较推荐吉姆·崔利斯写的《朗读手册》,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阅读指导书。
除了《朗读手册》,彭懿还写过两本书:《世界儿童阅读与经典》、《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》。这两本书一本是讲儿童文学的,一本是讲图画书的,它们都是很好的阅读入门指导书。
还有被称为日本绘本之父的松居直的书:《幸福的种子》、《我的图画书论》和《打开绘本之眼》,这三本书都很好,作为父母都可以读一读。
还有浙江师范大学的方卫平写过一本书叫《享受图画书》,小雨姐姐的《怎样给孩子讲故事》,台湾汪培珽的《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》。
其实你看这些书的目录,就会发现这些内容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。很多父母会问,让孩子看电视好不好?让孩子看漫画书好不好?这些问题在这些书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。
几个阅读误区
引导孩子读书中存在几个误区,我来给大家谈一谈吧。
1. 给孩子读书的过程中,尽量不要打断,不要给孩子提出过多的问题
在《我的图画书论》里,松居直开篇的时候就写的这种情况。如果孩子一开始就带着父母提出的问题去读书,他很难一下子进入书中的世界,这种看似很好的做法,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阅读,反而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。
对于孩子来说,对于一本书,只要他愿意读,有足够的兴趣,他愿意去思考,这就足够了。
我真心希望各位父母能够跟孩子一起去读书。有很多父母觉得,孩子大了会认字了自己读书就好,其实父母跟孩子一起读书的作用,不仅是培育亲情,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相互碰撞、相互交流,这种交流和影响,往往比读了书的内容更有价值。
2. 要正确看待孩子读漫画书
还有一些父母反对孩子读漫画书,我觉得漫画书就像孩子成长路上必经的一段旅程一样,孩子是一定要经过那个阶段的。或早或晚,一定会有一个阶段,对漫画书的确着迷的。
我的观点是,在孩子对漫画书感兴趣的时候,我们要做的不是不让孩子看漫画书,而是给孩子一些好的漫画书,比如《丁丁历险记》、《高卢英雄历险记》、《雅卡利的神奇历险》。
这些书都是非常好的漫画书,对于培养孩子读图能力、孩子看图与图之间的逻辑联系的能力、塑造孩子的绘画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。
3. 父母的功利心不能太强
还有一些父母读书可能是功利性太强,比如一定要读出什么东西来,一定要摘抄好词好句,这些都不必要;相对于孩子有一个愿意读书的心情、一个好的阅读习惯,往往比这些摘抄好词好句更有意义。
孩子读了大量的书,那种自然流露的东西往往是更值得我们去呵护的,更值得我们去反复琢磨和思考的,也更有意思。
我的孩子画了很多好玩的画,其实那就是他读书之后的自然流露,看起来都让人赏心悦目,有一种指引心灵的效果。
读书以后,孩子也会活学活用,我们真的不必要求孩子读完书之后一定要写出什么东西来,而且写出多少多少字的东西来,这是非常不靠谱的。
我举个小例子。
我晚上回到家的时候,我问哲哲“你生日蛋糕呢?让爸爸尝一尝?”
小家伙耸耸肩说蛋糕实在太好吃了,都被小伙伴吃完了。
他停了一会说,“爸爸,要不我给你一个抱抱吧。”然后就张开双手把我紧紧的抱住了。
在我看来,这个抱抱特别温暖。
后来我就问他,“你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?”
他说,他看了玛乔里·弗莱克的《问问熊先生》。
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小男孩想给妈妈过生日,他不知道给妈妈买什么礼物,就问一些鹅、兔子、小鸡等各种小动物,它们给的答案他都不太满意,要么就是妈妈已经有了,要么就是妈妈不喜欢。后来有小动物说要不你去问问山里的熊先生吧,熊先生就在小男孩的耳边耳语了几句,小男孩就记住了,后来就给了妈妈一个温暖的抱抱。
这种给家长一个抱抱的做法,就是从书中得来的,这种自然流露的东西让我们更感动一些。
总之,我觉得家庭教育,最重要的就是在孩子的阅读上下力气,这方面的力气下的越多,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越有帮助。
有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说过一句话:
只有童年读的书才是预言书,可以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。
我们给孩子读的儿童经典,说不定这些经典哪一天就对孩子的抉择产生影响。
就像哲哲三年级时学校管乐团选成员。
我问他,“你想好了选什么吗?要不要爸爸帮你选?”
哲哲说,“爸爸不用,我已经想好选什么了。”
我问他,“你想选什么呢?”
他说,“想选小号。”
我就问他,“为什么?”
他说,“我要像《吹小号的天鹅》里的路易斯那样,用小号来吹一些曲子,用小号吹得那些曲子实在是太优美动听了。”
其实就是这样,孩子读过的书会影响孩子的人生选择。我不知道哲哲读过的其他书,未来会给他的选择带来什么影响,但我相信那些书会给他很多力量。
总的来说,阅读能够提高写作水平、能够丰盈我们的内心、能够增进亲子关系、能够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,让孩子能抵抗外面的喧嚣与浮躁,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找到生活的意义。
前几天我写了这样的一些话:
其实我的水平也有限,我也不可能永远的陪伴我的孩子。
但我希望孩子养成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,通过阅读,去向那些优秀的人物,去向那些大师学习,追随大师并最终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。
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,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带到更远的远方,但是书籍可以做到这一点。
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,谢谢大家。
- THE END-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“小多少年时”(ID:xiaoduoui):小多少年时,是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优才成长平台。以前瞻、探究、明辨为原则,与国际顶尖的阅读和教育资源接轨,致力于同时培养青少年科学和人文素养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。
扫码进入小花生学习群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讨论交流教育经验
相关阅读: